2013年7月10日 星期三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又稱為人質情結、人質症候群,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

起源

1973823日,兩名有前科的罪犯 Jan Erik Olsson Clark Olofsson,在意圖搶劫瑞典斯德哥爾摩內位於 Norrmalmstorg 廣場最大的一家銀行信貸銀行失敗後,挾持了四位銀行職員,在警方與 歹徒僵持了130個小時之後,因歹徒放棄而結束。然而這起事件發生後幾個月,這四名遭受挾持的銀行職員,仍然對綁架他們的人顯露出憐憫的情感。本案因歹徒放棄而結束,然而所有的被害者在事後都表明並不痛恨歹徒,並表達他們對歹徒非但沒有傷害他們卻對他們多所照顧的感激,並對警察採取敵對的態度。

這兩名搶匪劫持人質達六天之久,在這期間他們威脅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時也表現出仁慈的一面。在出人意表的心理錯綜轉變下,這四名人質抗拒政府最終營救他們的努力。研究者發現到這種症候群的例子見諸於各種不同的經驗中,從集中營的囚犯、戰俘、受虐婦女與亂倫的受害者,都可能發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因為發現在斯德哥爾摩人質挾持事件而得名。

***************************

什麼樣的人會產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美國聯邦調查局的人質數據庫顯示,大約27%的人質表現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證狀。據心理學者的研究,情感上會依賴他人且容易受感動的人,若遇到類似的狀況,很容易產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通常有下列幾項特徵:

  1. 人質必須有真正感到綁匪(加害者)威脅到自己的存活。
  2. 在遭挾持過程中,人質必須體會出綁匪(加害者)可能略施小惠的舉動。
  3. 除了綁匪的單一看法之外,人質必須與所有其他觀點隔離(通常得不到外界的訊息)。
  4. 人質必須相信,要脫逃是不可能的。

 

而通常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會經歷以下四大歷程:

  1. 恐懼:因為突如其來的脅迫與威嚇導致現況改變。
  2. 害怕:籠罩在不安的環境中,身心皆受威脅。
  3. 同情:和挾持者長期相處體認到對方不得已行為,且並未受到『直接』傷害。
  4. 幫助:給予挾持者無形幫助如配合,不逃脫,安撫等;或有形幫助如協助逃脫,向法官說情,一起逃亡等。

進化和心理分析學的解釋

心理分析學的看法,新生嬰兒會與最靠近的有力成人形成一種情緒依附,以最大化周邊成人讓他至少能生存(或成為理想父母)的可能,此症候群可能是由此發展而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是角色認同防衞機制的重要範例。

 

電影中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1966年香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出品的由王羽,羅烈和鄭雷主演的電影"邊城三俠".片中被綁架的縣官之女魏文貞(秦萍飾)愛上為正義而參加綁架行 動的盧方(王羽飾).產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而解救被關在牢裡的盧方並幫助鄉民告發其父縣官魏懷遠(雷鳴飾)於袁崇煥(李影飾).使其父問斬於尚方寶劍之 .

在《007》系列電影的第19集《新鐵金剛之黑日危機》(The World Is Not Enough),片中英國最大輸油管公司「金恩企業」的總裁羅勃金恩遭恐怖份子殺害,007奉命調查,意外發現金恩總裁的女兒伊莉翠幾年前曾遭同一個恐怖份子雷納綁架過,但自行脫逃。雷納打算要偷走鈈元素以便炸毀油管,007發現後要阻止其陰謀,但伊莉翠因為被雷納綁過,產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並利用恐怖份子,來達成她(伊莉翠)自己的復仇計劃。

在日本電影《極盜狂熱份子》中也表現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例子,電影中的西山保(金城武飾)、藤本誠(安藤政信飾)和高村功(池內博之飾)三人為了夢想,需要一筆金錢,於是合謀械劫銀行,但很快便被大批警察包圍,於是他們脅持銀行職員相田綠(深津繪里飾)等6人,後來甚至邀請他們加入成為同黨,就像科幻動畫《Space Travelers》內9名太空遊俠一樣。銀行內的人質原本都渾渾噩噩地過活,不過加入了西山保他們後,便有所改變,重新想生命的意義、忠於自己,夠膽去做應當做的事,從而相田綠對藤本誠產生了愛慕之情。

電影《You light up my life》中女主角愛上了綁架她的綁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